少儿英语,究竟学什么、怎么学

每年九月开学季,总有很多人问:我想给孩子报个英语班,学什么好?

那么多各种诱人名称的少儿英语课程,有用吗?

学英语你花了多少钱,真的值吗?

关于英语学习,各路专家的理论都靠谱吗?

网上很多关于中国学生英语学习“路线图”的文章。有的已经说到神乎其神。有些则是复杂到让人眼花缭乱。

的确,所有“文科”的学习,是真的“赢在起跑线”,因为它们首先需要的是知识的广度,需要沉淀、需要时间,是个周期长见效慢的学习过程。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幼儿、小学家长重视英语、初中家长更重视数学(《南方周末》关于培训机构的调查数据)。

让小孩子保持学习持久力的关键因素之一,就是即时见效。但因为文科学习见效慢、耗时久,所以它对意志力、兴趣这些“非智力因素”要求尤其高,因此早期培养很关键。

图片[1]-少儿英语,究竟学什么、怎么学-笑傲英语网

那么少儿英语,要不要参加培训、应该学什么、怎么学……纠结原因往往在于:我们不清楚自己孩子学英语的最终目标是什么

一、学英语想干什么?

做事情,目的永远是第一位。我们学外语不外乎:

1、如果是为了将来出国考试或者移民,那么你最好从小学——最好是幼儿园——就选择双语学校、国际学校,全英语课堂、或者干脆出国。总之“浸润”越深越好、起步越早越好,因为要把中国娃变成美国娃。

2、如果是为了将来在国内升学考试,那么,学校课程+校外补课,这就是主要学习途径。而阅读、阅读、还是阅读,这就是要花80%以上精力的最佳“课程”。

大部分人是这样,为了“不输在起跑线”。那么,这个应试能力,就是最终目标。

而孩子还小,距离中考高考还远,我们就需要一个“中级目标”。

中高考考什么?归根结底还是“读”的能力,而且是那种阅读枯燥乏味、缺少情节、词汇艰涩抽象的non-fiction(非文学类)作品的能力——毕竟我们学英语首先是为了获取信息。

所以,这个中级目标,其实就是阅读能力。而且它真正发挥作用,是从高中开始。

图片[2]-少儿英语,究竟学什么、怎么学-笑傲英语网

二、关于听说读写谁重要。

如果有人再对你说什么“哑巴英语”,一笑而过、无须自责。

原因很简单。

1、说:你可以练出纯正的发音,但练不出熟练的口语。

口语是绝对需要环境的。指望上什么辅导班、坚持看什么美剧,都不会让你的口语有质的提升。因为真正面对面的交流,绝不仅仅是语言本身:你不懂半句越南语,一样可以在餐厅点餐。那种说话时的察言观色、情感交流,不是对着一台机器能练就的。

好课推荐:

 

2、听:听力是说出来的;口语是听出来的。

很多学英语到了一定程度,都认同这句话。要不怎么叫“聋哑人”呢?凡聋必哑。学习语言,本质上就是练习辨识力,你自己都不能发出声音来,何谈辨析?为什么一个人在异乡久了,口音就会不由自主被影响?(南腔北调就是这么来的)语言环境就是提供了一个“场”,让人无意识间被改变。

讲听说优先,这是一个伪命题。因为听说与读写相比,不动脑子的时候更多、更像是一个physical work(体力活儿),受他人的影响更深,有明显的“场依赖性”。

我们把孩子学英语的成长过程比作是一个立着的沙漏,这个阅读能力就是那个小细腰。沙漏下面这部分,就是少儿英语学习过程——你怎样让将来这个小细腰变得粗一点、孩子将来阅读那些“大文章”就会更得心应手,更重要的是:不容易半途而废。

l 阅读的习惯、兴趣、意志力;

l 词汇记忆、句子理解的方法;

l 词汇量语法知识的积淀;

l 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程度。

这四个,是按照紧迫性,从高到低排列。

所以说,在国内学英语,最高效实际的其实还是读写译这种笔头英语。两个理由:

第一、积累快。读写打下的底子是最坚实的,无论是词汇还是句法。有人做过统计,一个生活在国外、不接触专业圈子的人,一年的新词汇增长不过200余个。这比起在国内坚持每天大量阅读,差了多少倍!我们学英语最终是为了听懂学术报告、看懂外文资料、适应原版教材,这就对语言的精确、正确要求更高。相对而言,听说仅仅是辅助的、低效的积累途径。

第二、后劲足。我们听陆谷孙教授讲英语,根本谈不上什么“美式发音”“伦敦腔”这种华而不实的东西,但是很顺畅、能把思想表达出来,他们都不是“海归”,但是英语的造诣有目共睹。其实真正听说好的书面未必强;但书面好的,到国外去待上一年半载,听说必定突飞猛进。

图片[3]-少儿英语,究竟学什么、怎么学-笑傲英语网

三、年龄和学习的重点。

1、小学之前:通过看和听,培养语音的辨别力。

业内常识:其实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的优势远远大于儿童。成年人成熟的世界观、丰富的知识面、还有第一语言的成熟背景都是学习第二语言的利器,他们的学习速度远远超过儿童。儿童唯一能有的优势在于发音,在青春期以前(因个体而异,一般11、12岁,最迟不超过13岁)学的外语可以不带口音。

那么为什么这里是“看和听”、不谈“说”?原因很简单:凡事皆有因果。说是建立在大量“听”的基础上——你见过谁家娃生下来就先会说话的?

最流行的绘本、phonetics拼读、外教口语……等等,其实学到的那些知识都是会遗忘的。所以无需记忆、考试,选好的听力材料,常听常模仿,作用就是“把舌头练软”这才是真的。过了12岁,很多发音就难改变了。(我们想想自己口音是什么时候定型的?)动画片、新概念少儿版(因为它的录音者不得了,大家可以上网了解),反正只要孩子喜欢情节能坚持看下去、耳朵里有声音刺激着,这就足够了,千万不要指望他记住什么。因为这本身也是在灌输学习价值观——让孩子了解不一样语言的声音、形象,潜移默化的思维方式。

2、小学阶段:尽早进入阅读。建立文字和形象的联系。

初期(大概三年级之前)绘本是有用的——就好比我们过去的“连环画”,它的好处在于,在脑子中建立视像和符号之间的关联。千万不要试图“翻译”,习惯于单词和特定中文对应,离开了中文这个“标记”,就记不住那个单词。这是很可怕的。其实这个阶段的概念认知,都是模糊的、下意识的,看到porridge脑子里想到一碗粥、嘴巴里几乎感觉到味道,这就够了。如果这时候有人非要他说“这是什么意思”,“粥”这个字一出口,这个概念瞬间固化!

后期(三年级后)可以开始一些有图片辅助、无中译文的故事。鸡血家长都很功利,总想知道孩子“学会”了什么,其实只要孩子愿意告诉你,这个故事有什么吸引她的就可以了。这种阅读可以坚持,成为像睡前刷牙一样的习惯,慢慢加码、加厚,按照每天100词、加速度到五年级每天300词以上(大部分坚持两三年的孩子,会远超300词),这样基本到小学毕业,可以有15万词的阅读积累。(按照目前小学500词汇量算,每个单词至少重复了300次,还有记不住的道理?)

好课推荐:

 

3、初中阶段:增加阅读广度和深度。

这个阶段的读,需要有系统化、结构化的任务跟进。选择一个好的阅读教程就至关重要了。好比听离不开说。读作为输入,离不开输出。小学的读、用“说”来巩固;中学的读,则必须以“写”来加持。换言之,让“写”牵引读,往纵深发展、逐步建立有逻辑的思维。这里有两件事决定学习的可持续性:

第一个是写的内容:细节描述;观点表达。

这个时候,听说开始正式登场,但是仍然是作为巩固和检验读的手段——类似于口头的写。阅读是在信息海洋里撒网,说和写,则是对捞上来的东西进行一次甄别和筛选。这就是我们常说的“获取、整理、分类、挑选、应用”。这是建立成熟思维的过程。

第二个是用英文解释英文的能力。

按照今天的考试制度,进入初二以后大部分孩子几乎无法继续课后自然阅读的习惯。事实上初中真正的外语学习,只有两年。后面的两年几乎被数理化和中考刷题加满了。所以说,基本上7年级起一个孩子的英语水平就停滞了。(外语学习不再是正常的学习)

图片[4]-少儿英语,究竟学什么、怎么学-笑傲英语网

四、关于初中提前学习,学什么?

1. 单词拼写规律规则

2. 词性和构词知识

3. 句法结构(简单句和复杂句构成)

4. 动词变化(包括谓语和非谓语形式)

5. 词组的意识(或者说词块)

6. 特殊句型结构

……

这些内容,可以说从小到大,真是“练你千遍也不厌倦”。初中学了高中、大学继续学,始终大部分人还搞不清。

很关键一个原因:我们的练习形式单一是一方面,另外,书面练习的“语境化”不够。

这就好比单词一样,VOA用1500个基本单词可以说尽天下事,就是因为这1500个词的意义远远不止这么多。同样,一个词汇语法选择,如果学生是靠着“前面有什么、后面加什么”这种路子训练,他永远不会产生知识“增量”。灵活理解更无从谈起。(可惜我们目前的中考以及一些列衍生的各种备考题,大多是这类。)

举个例子:关于would rather do这个考点。

题1. I would rather ______ at home than go shopping.

A. stay B. to stay C. staying D. stayed

题2. I _______ stay at home rather than go shopping.

A. would B. had better C. should D. ought to

题3. I refused to go shopping with mum and _______ stay at home alone.

A. would rather B. had better C. prefer to D. would like

第一题属于一目了然,would rather后面只要找到那个动词原形即可,根本无需读懂题意。第二题看似有些难度,实则考察了更多记忆性知识,即考的是would rather这个词组的变体,属于“偏题”。这两个题目共同点,都不需要理解句子、判断情境。

第三题不然,既需要结构知识、又需要语境理解,C、D属于结构不合(prefer动词时态与前半句不一致;would like后面的句子没有to);A、B则依赖于语境理解,句子先说“拒绝跟妈妈购物”,后面说我“宁愿独自(alone)呆在家”,这就排除了had better(建议“最好是”)。这道题,需要学生基础知识扎实、思维缜密、有先读懂题干的好习惯。

所以说,就英语的“提前学习”而言,重要的不是知识本身,而更在于如何“用好”——如何有效练习,让自己进入“有所思、有话说”的境界。

 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0
分享